戰爭一觸即發,而能夠充當調停者的教皇尤金五世并無意解決沖突,而是狡猾地宣稱“在這一次的皇位爭端中教皇的任務是加冕而非審判”,作為一名英格蘭人且和瓦倫蒂諾公爵關系密切,不論是從英格蘭還是意大利的角度他都巴不得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王子互相爭斗,這意味著他們無暇顧及意大利,而英格蘭也可以趁機漁利,因此在表明自己的態度后,他還順便把皮球丟給了亞瑟一世,建議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他已如此自稱接受英格蘭國王的調停。
不需要教皇提醒,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都清楚這個時候英格蘭的態度非常重要,這關系到弗朗索瓦一世是否會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和查理王子是否能夠得到配合與支持,因此盡管和英格蘭王室有著深仇大恨主要來源于凱瑟琳王后,弗朗索瓦一世還是按捺心氣向英格蘭發出了友好信號,表示愿意立刻將勒妮公主許配給威爾士親王,并表示勒妮公主可以不必放棄她對布列塔尼的繼承權。
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和慷慨的禮物,而查理五世和奧地利的瑪格麗特一度對此心灰意冷,只能從凱瑟琳王后的方向入手希望她能看在親戚關系的份上勸說英格蘭國王至少保持中立,不要在查理五世全力調兵防御南部時進攻尼德蘭,但出乎意料的是,亞瑟一世拒絕了弗朗索瓦一世提出的婚約,轉而對查理五世表露了支持,他同時邀請查理五世前往加萊與他會面。
時至今日,想起他在西班牙失權的種種,查理五世都不太清楚其中是否有英格蘭的原因,亞瑟一世支持了他的航行,在出價上也還算公道,但凱瑟琳王后明明有充足的時間打壓支持斐迪南的勢力,她卻放任他們提振斐迪南的聲勢,同時在他來到西班牙后迫使他和斐迪南都承認胡安娜女王對西班牙的統治,使得他被拖入漫長的黨爭。
但要說凱瑟琳王后完全沒有幫助他爭權也不盡然,畢竟她沒有公開認可斐迪南二世的遺囑對他釜底抽薪,也推動他任命了一部分尼德蘭官員,他們的親緣關系來自于胡安娜女王,他總不能指望這位姨母像姑母一樣對他無條件地依從和支持。
所以根源還是因為埃莉諾的私奔,如果她沒有任性地選擇愛情而是安分地嫁給曼努埃爾一世,他就不會得罪葡萄牙,而他也不會和普法爾茨選帝侯一家結下梁子,如果他們沒有選擇中立而是像波西米亞國王1一樣支持他,那弗朗索瓦一世至少少了一份發難的底氣。
在他所有的姐妹中,埃莉諾是同他關系最好、感情最深的一位,這也令他對她的背叛分外不能釋懷,尤其是她在此前的皇位選舉中沒有支持他而是和她的夫家一起同他討價還價以后,因為埃莉諾帶給他的傷害,他現在對哈布斯堡家族賴以發家的姻親關系都抱有一層懷疑的色彩,本家如此,身為姻親的英格蘭當然更不可靠,這使得亞瑟一世雪中送炭般的支持令他受寵若驚,甚至喜極而泣。
和他的父親一樣,三十四歲的亞瑟一世臉頰消瘦、神情嚴厲,但由于他遠比亨利七世俊美,因此他還算富有魅力,由于有丈夫的對比,他身邊的凱瑟琳王后顯得更加溫柔可親,而相比她的前任伊麗莎白王太后,她又有一份仿佛與生俱來般的高貴和威嚴,即便在西班牙已經見識了這位姨母的風采,查理五世也在心中暗暗感嘆他的姨母果然比他母親更像一位女王。
在離開西班牙后,出于心里的不甘或者躲避情緒,他很少關注胡安娜女王的消息,但一度有精神失常嫌疑的胡安娜女王在重新執政后精神狀況似乎好了很多,她甚至還給他的姑母奧地利的瑪格麗特寫過信,在落座之后,亞瑟一世首先關注了一下查理五世和奧地利的瑪格麗特的身體狀況,知道他現在焦急的事情是什么,因此他也沒有在這個程序上多費口舌,而是直接進入正題:“在你和弗朗索瓦一世交戰時,我會出動海軍幫助你防范法蘭西進攻尼德蘭,同時我還會給你提供一支炮兵部隊以幫助你對抗法國人。”
這正是他現在最需要的!查理五世精神一振,情不自禁面露喜色:雖然受限于人口和糧食,英格蘭的戰爭潛力相當受限,但近二十年他們之所以能在同法蘭西的戰爭中屢屢占據上風,得到巨大提升的軍事技術無疑是關鍵所在,而英格蘭的炮兵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有英格蘭炮兵的加入,他在對抗法蘭西時無疑更有把握。
但查理五世雖然自我感覺良好,卻也明白亞瑟一世不會白白幫助他,尤其他還為支持他放棄了他兒子與勒妮公主的婚約,下一次要等到這么好的機會可不容易了:“非常感謝您的幫助,姨父,但盡管我們有著相融的血緣,我仍對此受寵若驚,可我還是有些好奇,為什么您在這個時候拒絕了弗朗索瓦一世的示好,以及和勒妮公主的婚約呢?”
“我不覺得弗朗索瓦一世真心想履行這樁婚約,而他給出的條件只是承認勒妮公主的繼承權,而非她布列塔尼女公爵的身份。”亞瑟一世靜靜道,他說話的語氣并不激烈,卻帶著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查理五世情不自禁坐直了身體,“在克洛德王后生下兩個兒子后,勒妮公主的繼承權已經靠后了,如果我接受了弗朗索瓦一世的婚姻條件,我必須同時承認克洛德王后布列塔尼女公爵的身份以及她的兒子對布列塔尼的繼承權,這會令我在布列塔尼的盟友不滿。”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tpelec.net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