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紅巖
電風扇三峽
洗發水奧妮
電冰箱將軍
自行車五洲
肥皂重慶牌
香煙重慶牌
有大學同學講了一個故事,「我博士導師以前講的自己的經歷:他下農村後有一次去縣城辦事,看到有賣饅頭的,他就買了些饅頭吃。你們猜他一次吃了幾個饅頭?18個。」於是山豐想起初中時外公講過的一個故事,外公是當地長江上一個客船船長不是船長,大概也是管事的之一,有次中秋節,船上準備了給乘客的月餅,大約100人的量,外公說,他們幾個管事的,好像就3個人,看著月餅太誘人了,一開始只想吃幾個,沒想到平時實在太餓了,吃起來就剎不住,在一天的航程中,把所有月餅吃光了,3個人都沒想到自己這麼能吃,最後約定都不能說出去。這個故事過於離譜,山豐聽完完全不信。外公講故事,眼睛不看他們孩子,瞅著自己的前方,頭一顫一點地自顧自說著,彷佛沉浸在自己的回憶中。不過,兩個完全不相關的故事相互印證,似乎證明他們所言并不是很離譜,饑餓年代的人的一些行為是沒有經歷過的人難以理解的。
1984年,山豐在初二,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在各個領域都涌現出一批里程碑式成果,現在想來也是中國流行音樂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那一年的春節聯歡會香港歌手張敏明演唱的兩首歌曲《我的中國心》和《隴上行》轟動全國。那年的春節回涂家老灣,有天爸爸帶著全家去了八顆場的項叔叔家,項叔叔大概是爸爸最好的朋友,他有臺當時很時髦的三洋卡式錄音機,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接待他們,特地去借的,他找來了磁帶,在一個空氣清新、初春明麗的上午,反復播放張明敏的這兩首歌,山豐第一次覺得原來歌曲可以這麼動人,港臺腔的溫柔溫暖與大陸腔的高亢革命大不一樣,真的是「語音繞梁三日不絕」。其中,山豐又特別喜Ai《隴上行》,詞曲俱佳,在鄉下「走人戶」,都是在田埂上走來走去,聽起來特別有感覺。這大概是山豐的流行歌曲的啟蒙。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tpelec.net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